• 传承国粹中医
  • 传承国粹中医
  • 传承国粹中医

     首页>>新闻中心>>养生保健

养生保健

立夏养生正当时:中医五法助您安然度夏

2025-05-08 21:24:29

立夏节气已至,万物进入蓬勃生长的阶段,人体也迎来阳气升发、新陈代谢旺盛的时节。北京京南中医院专家指出,顺应夏季“养长”之道,需从饮食、起居、情志、运动等多维度调整,方能固护阳气、调和心火,为全年健康打下基础。以下五招中医养生法,助您科学应对炎夏。

一、饮食调养:苦味入心,清火安神

中医认为,夏属火,通于心。高温易致心火亢盛,出现口舌生疮、失眠多梦等问题。《黄帝内经》言“苦入心”,苦味食物既能清泻心火,又可健脾燥湿。

推荐食方:

苦瓜莲子汤:苦瓜切片与带心莲子同煮,清心降火之余,兼有安神之效。

绿豆薄荷饮:绿豆煮至开花,加鲜薄荷叶焖泡,适合午后饮用,可解暑利湿。

莴笋叶拌芝麻:焯水后的莴笋叶佐以熟芝麻、香醋,开胃消食,缓解夏季食欲不振。

注意:脾胃虚寒者苦味食物需适量,可搭配姜片或紫苏叶以制其寒性。

二、起居有常:夜卧早起,避风护阳

“夏三月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”,夏季宜顺应昼长夜短的自然规律,适当推迟就寝时间(不晚于23点),清晨6-7点起床以吸纳阳气。

午休要点:

午时(11-13点)小憩20分钟,闭目养神可助心经气血运行。

避免伏案午睡,以防颈椎受寒或压迫胃脘,建议使用U型枕平躺休息。

夜间防护:空调温度不低于26℃,避免风口直吹,尤其需以薄毯覆盖腹部,防止寒邪直中脾胃。

三、情志养生:静心养神,调和气血

“心静自然凉”不仅是养生智慧,更蕴含中医“心主神明”的理论。夏季情绪波动易耗伤心气,可尝试以下方法:

茶饮静心法:取玫瑰花3克、合欢花2克、淡竹叶5克泡水,疏肝解郁,宁心安神。

音乐疗法:聆听《平沙落雁》《梅花三弄》等古琴曲,以五音中的“徵”调(对应心脏)调节情绪。

呼吸导引术:晨起面向东方,深吸气4秒、屏息2秒、慢呼气6秒,反复10次,可宣发肺气、平抑心火。

四、运动养生:适度微汗,避暑存津

“汗为心之液”,过度出汗易耗气伤阴。运动建议遵循“慢、轻、缓”原则:

传统功法:清晨练习八段锦“摇头摆尾去心火”式,或太极拳“云手”式,以柔和动作疏通经络。

时间选择:避开10-16点高温时段,傍晚可进行散步、瑜伽等低强度运动,以后背微微汗出为度。

补水技巧:运动后饮用常温酸梅汤(乌梅、山楂、甘草熬制),酸甘化阴,生津止渴;忌大量饮用冰水,以免引发“汗闭”致湿邪内蕴。

五、穴位保健:巧按两穴,护心消暑

1. 内关穴:腕横纹上2寸(三横指)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

功效:宁心安神,理气和胃。

操作:拇指按压配合顺时针揉动,每日3次,每次2分钟,缓解胸闷、心悸。

2. 劳宫穴:握拳屈指,中指尖所指掌心处。

功效:清心除烦,引火下行。

操作:用拇指指腹按压至酸胀感,或两掌相对搓热,睡前操作助眠效果尤佳。

结语

立夏养生重在“养心防燥,护阳祛湿”,通过饮食调摄、规律作息、情志调畅、适度运动及穴位保健,可有效预防暑热病、胃肠病等夏季高发疾病。需特别提醒的是,若出现持续头晕乏力、胸闷气短等不适,应及时就医排查心脑血管隐患。顺应自然,方得长久,愿您今夏身心清凉,安康顺遂。


预约挂号

您的姓名: *
性别:
联系方式: *
就诊日期: *
预约科室:
预约专家:
病情描述:
验 证  码: 2vi8
温馨提示:您提交信息后5~10分钟内 由医院客服联系您确认就诊信息,请保 持电话畅通。

门诊时间:8:00-17:00

健康热线:010-69267759

地址:北京大兴观音寺南里海北路1号1-19,1-21

Copyright © 2022-2024北京京南中医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.京ICP备2022032517号-1